不同标准,插叙可分为不同类型,具体如下:
与功能划分
类型 | 特点 | 示例 |
---|---|---|
追叙 | 对往事的追述,用以帮助和推动眼前主要事件的发展,或对发生在原中心事件叙述时间内但正面未作叙述的内容进行补充交代。 | 赵树理《田寡妇看瓜》中对秋生一伙人过往行为的追述。 |
补叙 | 进行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清晰,通常补充的是与主要情节相关的一些细节或背景信息。 | 在讲述一个人的成功经历时,中途插入一段对其早年艰苦训练的补叙,让读者更清楚其成功的来之不易。 |
逆叙 | 突破常规的时间顺序,先叙述后来发生的事,然后再回过头来叙述先前发生的事件,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 先写一个人取得了巨大成就,再倒回去叙述他为实现目标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努力。 |
按叙述方式划分
类型 | 特点 | 示例 |
---|---|---|
转述式 | 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常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入。 | 通过某个角色讲述他人的故事来插入一段情节,丰富故事内容。 |
直述式 | 不借助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事,多用“原来”“过去”等表时间概念的词引入。 | 作者直接插入一段关于某个场景或事件的描写,如“原来,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 |
性质划分
类型 | 特点 | 示例 |
---|---|---|
时间插叙 | 通过时间的跳跃,插入与主线情节相关的过去事件,用于揭示角色的背景和动机。 | 在讲述一个侦探故事时,插入侦探小时候的经历,解释他为何对破案如此执着。 |
空间插叙 | 在不同空间场景中切换,展示不同角色的视角和经历,增加故事多元性。 | 在一部小说中,正叙述主角在A地的情节时,插入一段关于同一时间其他角色在B地的情况。 |
情感插叙 | 插入角色的内心独白或回忆,表达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 | 主人公在面临重大抉择时,插入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体现他内心的纠结。 |
解释性插叙 | 补充或解释主线故事中模糊不清的情节或细节,帮助读者理解。 | 悬疑小说中,主角发现关键线索后,插入对该线索背后秘密的揭示。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插叙和倒叙有什么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解答: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与中心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结束后一般会继续原来的叙述;倒叙则是先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片段提到文章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顺序进行叙述,倒叙是整体叙述顺序的改变,而插叙只是局部的叙述中断和插入。
问题2:在写作中如何合理运用插叙?
解答:首先要明确插叙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揭示主题还是制造悬念等;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插叙内容,确保其与主线情节紧密相关且能够为文章增色;然后要注意插叙的过渡自然,不能显得突兀,可以通过一些过渡语句或词语来引出插叙部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